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奇异果投屏app会员 > 新闻动态 > 清朝还真用了运荔枝树的方法运荔枝!_紫禁城_故宫博物院_福建
清朝还真用了运荔枝树的方法运荔枝!_紫禁城_故宫博物院_福建 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清朝时期,电冰箱还没有发明,运送荔枝过程中的保鲜手段,依然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,再加之没有唐代那么完备的陆运驿站系统,想仅凭“一人一骑驰骋千里”的方式运送,很难成功。

不过,根据史籍记载,清朝的皇帝每年都能吃到闽贡的鲜荔枝。而且每年会有一百多枚,皇帝还会用这些荔枝赏赐大臣。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?

《观物图》卷之荔枝 图源:微博@故宫博物院官网

展开剩余78%

答案是水运荔枝树。乾隆皇帝有一首题为《荔枝》的诗中这样写道:“分根植桶土栽培,度岭便船载以来。经宿败而人马毙,紫薇诗句涉虚哉。”

诗后还附有一段说明,其中截取与荔枝运输相关的一段为:“今之荔枝自闽而来,率分其稚根于桶,以舟运至,非甚艰致,而缀枝鲜腴如常,并有至此旬余方熟者。”

从乾隆皇帝自己的释义中,我们能够清楚地读懂,在当时,每年福建都会运送荔枝到紫禁城,为了保证送到皇帝手中的荔枝不坏,会采取运送荔枝树的方式,将从大的荔枝树上分出的嫩根种到桶中,然后等到服盆后,再连桶带树一起水路运往紫禁城。

剔红荔枝纹圆盘(局部)图源:微博@故宫博物院官网

由于气候的差异,荔枝到了北方是没有办法结果的,因此这么做只能保证荔枝不坏,是一个应急的方法,紫禁城内想要一年四季都有荔枝吃,在当时还没办法做到。

上述通过运送荔枝小树的方式运荔枝,理论听起来还算清晰明了,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也是困难重重,水路运输速度较慢,一般在暮春初(农历三月),荔枝开始结果时,相关工作人员就着手分植上船。

上船地点一般在福建的水口镇,这个地方是荔枝结果的最后地点,过了水口,荔枝将不再开花结果,因此在这里的荔枝数量就是到达紫禁城的最大量了。路途遥远,到紫禁城时一般在夏末,为了保证如此长时间的路途上,桶里的荔枝树不会因水土不服而死掉,看护的人员会在福建带上大量的本土清水,在途中进行养护浇灌。

象牙雕荔枝 图源:《故宫日历》2019.3.5

可即便是如此大费周章,到了紫禁城,境况还是惨不忍睹。由于气候不稳定,加之路途颠簸,最后到达目的地时,荔枝树上每棵也就仅剩两三枚摇摇欲坠的果子,而且这个荔枝的味道也远不如生长在福建当地的好吃,不过因为十分稀有,在当时显得格外珍贵,臣子们若要能得到一枚皇帝御赐的荔枝,在当时也算是“上上荣宠”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运送荔枝的方式最早出现在北宋末年,并非清代首创,在古籍《三山志》中就有记载:“宣和间,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,航海至阙下,移植宣和殿。锡二府宴,赐御诗云:‘蜜移造化出闽山,禁御新栽荔子丹。’”最后还不忘调侃一句,“何必红尘飞一骑,芬芳数本座中看。”

荔枝山雀图页(局部)图源:微博@故宫博物院官网

这种桶种荔枝小树的运送方式灵感来源于当时的水运盆栽花卉,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潜力是无穷的,看着古人吃一枚荔枝都那么困难,还不一定好吃,是不是顿时感觉今年夏天我们吃到的荔枝更加甘甜可口了呢?

参考文献:

[1]陆燕贞.清宫岁贡荔枝树[J].紫禁城,1989-01,(18).

[2]孟晖.闽中嘉实到秋前——清代的闽贡鲜荔枝[J].紫禁城,2018-02,(118-123).

[3]任柳.明清时期蜀道交通地理研究[D].重庆:西南大学,2021.

备注:

本文内容以官方及网络资料为基础,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。

【小提示】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仅为配图表达。如需转载文章或有任何问题,请私信联系【松兰书社】小学士说明,转载文章需授权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谢谢。

发布于:北京市